欢迎访问时代月刊!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益新闻 >

文化传承铸根基 公益赋能焕生机 ——万里茶道文化交流会圆满举办
时间:2025-11-10 12:32

撰稿人:朱江 祝平燕 邓华和 余长庭 徐琳 刘春水 郑正权  审核:冯永军
 
2025年11月7日下午3点,一场以“文化传承与公益赋能”为核心的中国茶文化与“一带一路”实证研究展览交流活动在武汉市世界茶文化博览馆成功举办。




活动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前参事、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实证研究中心主任、世界茶文化博览馆馆长、万里茶道博览馆馆长陈勇先生及其专家团队倾情邀请并全程主讲。陈勇馆长深耕茶文化多年,其成就屡获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、湖北日报、长江日报以及学习强国等媒体表彰报道,他创办的博览馆不仅是茶文化收藏的殿堂,更成为传承历史、赋能社会发展的载体。祝教授与陈勇老师认识多年,一直持续关注陈老师的自媒体,近日再次与陈老师商量,达成今天这次邂逅与会晤。
公益在线湖北总站的核心成员悉数到场,公益在线武汉站/湖北站站长(下称省站)祝平燕教授、省站顾问委员会副主席邓华和教授(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个人,张培刚基金会荣誉副理事长,华中科技大学首任党委统战部部长,经济学院原党委书记,文华学院原校长助理,武汉市名牌战略促进会顾问)、省站副站长余长庭馆长、省站宣传部部长徐琳教授、省站社工部部长朱江理事长、省站副站长郑正权医生、公益在线武汉站副站长刘春水总经理、资深志愿者李兆丰总经理等嘉宾一道与陈勇馆长展开了深度互动,在文物鉴赏与思想碰撞中探寻万里茶道的文化密码与当代现实价值。




武汉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布展面积近1000平方米,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展览设计中,通过艺术展示形式,系统地呈现出一条绵延万里、贯穿亚欧的茶叶之路。
馆内有800余件展品,涵盖了万里茶道上的中外器具、照片、绘画、信笺、票据、包装箱、广告、出版物等。如印有“HANKOW TEA”的茶叶运输箱、百年前带有“囍”字的俄文“XAHbkoy”茶砖、世界首枚茶叶邮票等,每一件都是万里茶道历史的见证。




展览设有“楚茶天下香”板块,完整地呈现了湖北武汉在万里茶道中的核心地位。此外,还通过大量文物细节,如“博京爷爷”品牌的茶罐、1893年汉口发行的《担茶图》邮票等,展现了汉口茶的辉煌历史和“汉口茶”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。
作为深耕万里茶道文化研究数十载的资深学者,陈勇馆长以馆内上万件珍贵藏品为切入点,为大家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茶道文化画卷。从乾隆元年的八卦纹铁笼、1760年的玻璃茶罐,到19世纪的茶船模型与汉口茶商商标……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。他重点解读了万里茶道作为“古代国际贸易黄金通道”的辉煌过往,详解茶叶如何通过西伯利亚铁路、海上快剪船远销欧洲、美洲,甚至影响了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进程。


“武汉作为当年的‘东方茶港’,汉口茶曾是伦敦、莫斯科等城市的畅销品牌,这些文物就是最直接的证据。”陈勇馆长强调,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以实物为根基,而公益则是让这些文化瑰宝走进大众视野的重要桥梁。他提出,要让博览馆成为全国性的研究与传播平台,通过文创开发、学术研究等方式,让传统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生。


陈馆长用大量国外的一手茶叶实物,站在世界看中国的角度,证明从很早开始,中国的茶叶就通过万里茶道到达俄罗斯、英国等国家,当时,一些贵族以品中国茶、收藏中国茶引以为自豪,大量的国外的印刷物、精美的茶器、包装盒、茶壶证明中国茶、汉口茶很早就在国外声名鹊起。在展示各种精美茶壶、茶叶盒时,陈馆长说这才是真正的“好马配好鞍”。他说很遗憾现在很多人只会喝茶、卖茶,但是不知道中国茶早期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,由此导致很多人缺乏文化自信。
活动现场,陈勇馆长还展示了1877年汉口茶在伦敦的广告海报、1893年中国第一枚茶叶题材邮票,张之洞时期的武汉茶品牌包装等稀世藏品,引发大家阵阵赞叹。大家一致认为,万里茶道文化不仅是历史遗产,更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资源,将其与公益事业相结合,既能丰富公益项目的文化内涵,又能为传统文化传承开辟新路径。


活动持续了二个小时之久,陈馆长饱含深情,给大家认真系统介绍了万里茶道文化的历史渊源、历史影响以及在现当代的现实意义。交流尾声,全体参会人员一起拍摄合影与公益宣传视频,齐声喊出“弘扬传统文化,传播公益慈善”的活动口号,为本次交流会画上圆满句号。此次交流会的举办,不仅让参会者近距离感受了万里茶道文化的深厚魅力,更搭建了传统文化学者与公益从业者的沟通桥梁。陈勇馆长后续还将开展系列活动,让珍贵的茶文物走出展馆,让传统文化通过公益力量浸润人心。


陈勇馆长表示:“传承文化不是孤军奋战,公益组织的参与让文化传播更有温度、更接地气,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人加入,共同讲好中国茶道故事,让千年文脉在公益赋能下绵延不绝”。